湘西州肿瘤医院为置管困难患者带来了福音(心电定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
- 2023-03-03
- 4375
- 索诺星医疗科技
通过静脉血管给药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多数化疗药物的毒性大,刺激性强,容易给病人的血管带来损害,而且化疗病人由于长期静脉输注,血管弹性变差,脆性增加,易出现静脉炎,血管硬化等问题。如果化疗药物外渗还可引起血管周围软组织炎症,黏连,严重者可引起组织溃烂和坏死,甚至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给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图为我院静疗小组组长、介入科护士长刘冰为90岁高龄的李爷爷进行心电定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

为切实解决外周静脉化疗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目前国际静脉治疗发展的趋势及新进展。我院先后选派多名业务骨干到省肿瘤医院举办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班培训学习,并取得PICC置管资质证书。

图为静疗小组成员正在为患者进行心电定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

心电图定位介绍:自1971年始,将心脏电极导管置于心内不同部位,以记录心腔内电活动的心内膜电极导管标测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从而发展出由心电图来指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新技术。单纯通过PICC导管中的支撑导丝能引出心腔内的心电图,以指导导管尖端的定位。

2016INS特别提出使用EKG定位PICC导管的意义:在置管操作的过程中采用EKG方法识别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位置(即实时),实现更好的精准性、更快速的开始输液治疗和降低成本。

该图为心电定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心电变化后的效果。
湘西州肿瘤医院率先在湘西地区开展心电定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护理团队在静脉治疗技术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填补了我院在此技术上的空白,对我院在静脉治疗技术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B超选取血管使用塞丁格技术为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整个过程病人出血量小、无特殊不适。


PICC(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使用于长期化疗、需长期输液但外周静脉条件差、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患者。优点:减少频繁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PICC导管可留置1年,可提供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能满足肿瘤病人常规化疗疗程的需要;具有导管不易脱出、稳定性好、感染率小等优点。

图为静疗小组成员正在用超导机为患者找寻静脉。






















منزل .
المنتجات
رسالة
ربط